查看原文
其他

王澍:“中国的城市已经异化,仅存一大片一大片光鲜的垃圾....”

2019年4月20日-21日,乡村振兴中的建成遗产会(Built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Rural Vitalization)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到了众多国际著名  建筑师发表主旨演讲,讲座现场大咖云集。



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 王澍的地位举足轻重。


4月20日下午两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人头攒动,不大不小的空间硬是塞满了人,甚至火热到楼梯过道、门口也围满了慕名而来的追随者。

为了这次国际研讨会,王澍先生推掉了电视台邀约拍摄乡土建设纪录片的日程来到同济。小兽有幸来到现场,经过聆听和整理为大家带来讲座的全程回顾。


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本科以及硕士毕业 ,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乡村建设从小处入手  




很高兴能够接受常老师的邀请,在这里能够做一个发言,因为乡村建设在中国,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这也说明,乡村建设在中国现在是一个很热,很大的话题,各方面的讨论很多。这次的分享,但是我作为一个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在建筑学院教书的建筑老师。我从这样一个角度,想谈一下在中国乡村建设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乡村建设到底应该具体怎么做?


因为大家谈的的很多,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过往几年的经验教训也很多。我今天讲的其实是围绕着我们教学里面的一个课程。大概在2012年,也就是我获奖之后我所在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就做了一个决定,将学院的课程全面由城市得转向乡村建设。这变成了一个学院集体的一事情。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定,基本上的一个判断就是作为中国自己的文化,本土的文化在中国的城市里面已经完全崩溃掉,基本上可以认定,中国城市里面,中国是不存在的。没有中国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那么还剩下的,我们还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就是中国乡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整个的建筑教育转向中国乡村建设。



另外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日常的生活,社会社群社区关系这些存在都是在中国乡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城市已经变成一个完全异化的地方,基本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城市已经是一大片一大片一大片光鲜的垃圾。真正找到健康的东西,我们要去乡村。

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很大力度来推动教育,这样一个教育讨论着中国的乡村,中国的本土文化。但是我们觉得在要全球化,国际化的眼光下推进这样的思考与努力。


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麻省理工建筑学院。每年夏天在中国的乡村,让老师和学生在村子里面生活三个礼拜。在现场的一个教学活动。


我们选择的是浙江衢州,在中国的一个山区,准确说是一个县。一个县有300个村子。很典型的中国的县。在中国一个县基本上都有300个村子,在这个乡村里面,我们就启动了一个项目,叫做乡村基础设计建设。


乡村的建设,既要有宏观的思考,但是到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要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具体的其实就是乡村的公厕,以乡村公共厕所作为一个着力点。

最基本的想法是即做厕所又不是厕所,也就是说,在功能上要远远超过厕所的基本功能。




“幸福源·赛东坞村”



当地政府对我们是非常是支持的,他们挑选了一个村子幸福源——赛东坞村。


我们把学生们丢在村落里住三个礼拜,最后的目的,是要建成一个真正的建筑出来,不是一般的课程练习。我们希望能够解决一个问题——整个现代建筑都有一个问题。设计往往与建造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实际上很有趣,柯布西耶的老师佩雷那个时代,建筑师是和施工结合的,佩雷家里就有一个营造厂。所以他知道施工知道材料。但是现代的建筑教育,这两个东西是完全被割裂开来的。


我们在探索设计与建造重新结合的可能性。因为乡村的传统,设计和建造必须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工匠的传统,不是现在的所说的建筑师架构下的传统。


师资非常强大,由各校优秀的老师带队。


第一个设想——把学生扔到村子里,一开始他们完全没有概念。第一个礼拜基本上就要了解村子,因为这样子其实对学生影响很大,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的呆在一个村子里面。白天晚上都在那里。学生要开启一个设想,设想地方的选择。


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竞赛,竞赛一等奖的作品将会投入建造。


在村子里什么地方造这个厕所,怎么造这个厕所,全部由他们自己决定。所以很有意思,像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第一条就是象地。


你得设想你的这个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找到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方案。


/ 现场调研 /


我们来看这个乡村,这个乡村显然作为今天大会遗产的标准,显然不够资格。中国的古村落保护当然是很重要。中国已经拆到已经不能在拆的地步。再拆下去,中国文化的存在都要被质疑。


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遗产,是人文的遗产。只有在中国乡村才有真正的独栋住宅。这样一个聚落的传统,几千年的传承下来的社会性,社会结构,人与自然的相处,自然资源的关系,它的建造的工艺的传承。所以这样一个村落在我眼里仍然有遗产的价值。



这个一个时间性社会性的形态,和现在我们把一个存在完全推平再重现建造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村落,在我看来也是遗产。


当然现在很多人可能不是这样认为,所以我觉得学生在这样一个村落里面认识遗产,这样一个视角就很重要。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村民自己建造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做的选择。


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村委会的建筑。一点点文化符号,马头墙。实际上村落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还没有到很可怕的地步。至少比城市要自然要好一点。


所以调研是很重要的。设计师的调研,学生会非常兴奋的在各种环境里面。这个地方盛产竹子,所以我们好几个方案都是由竹子作为主体材料来做的。

学生们在选地,到底应该选择在哪个地方建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个地区以前是传统的造纸的,所以说有很多造纸的浆池,学生在思考,这样的东西算不算一种乡村的遗产,它应该怎么样被再利用。


/ 展览评图 /


实际上三个礼拜时间很紧张,学生从早到晚疯狂赶图,三个礼拜里面完成几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第一次评图,为了这次评图,大家疯狂的再做方案。世界各地的同学沟通毫无障碍。


/小组合作 /


这个阶段学生制图,做模型还是很像在建筑学院的阶段。


各国学生的交流还是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因为我们的教学体系都是从材料和建造开始,因为我认为中国建筑,材料讨论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对材料很了解。麻省理工的同学一上来就是规划,对于一个村子进行规划分析。特别擅长。东南的同学很会画图。


很学校很不一样的阶段是第三周,他们一定要找到村子里面工匠。做竹子的工匠,做木头的工匠。他们要结队,用真实的材料做大比例尺度的真正的建造的实验。学生他需要真正的了解他所运用的材料。


一同学受禅宗和尚禅修小草屋的影响,设计出来的竹林当中单人厕所。


这个是想用竹子做一个大快的结构,他们要做一比一尺度的实验


砌筑的练习,很明显这里面一定有美国同学的参与。可以看到思维是不一样。


他们想出来的通风方法。

老师们投票选出的第一名方案投入建造,乡村的工匠来投入建造。

因为学生只能待是三个礼拜,所以最后真正的建造,他们是无法参与的。只能通过网络现场图片。


他们被选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村口的选择。他们选择建造一个超大洗手池,使得它最后变成了村中的一个聚会场所,一个公共的聚会亭子。


这个是那个超大的洗手池,他考虑到洗衣服的三个阶段。

实际上你最后发现,学生还是很了不起。最后在施工细节,包括使用的细节都非常的细致。在短短三周内,完成如此高质量的设计,到最后他们自己也感到惊讶。


我们原来的规则是第一名拿出来建造,但是第一个厕所建造完成之后村子里面很兴奋,第二个项目也要拿出来建造。


这个小伙子是一个英国小伙子,印象很深刻。手绘图纸做的非常好,剑桥本科MIT研究生。

以他为主导,最后做的砌筑类方案最后得以建造。






“黄坛口村”






这是第二年,为什么把时间那么看重,因为发现乡村建设跟一般设计不一样。乡村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追随村子的发展。我的这个计划,我自己的设想是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这个县里的300个村子,如果每一个村子都能建造一个这样的小小的项目,就是最后的成功。那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这没有问题。



这是另外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实际上在一个风景区的入口,已经开启面临旅游开发,你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新旧混合。


中国遗产保护里面从以前一直有一个观念,是从高等级的古建保护得来的经验。对于这样的乡村村落不列入遗产保护的范围。浙江省现在还有3万多个村子,这3万个村子里面,真正列入保护名录,正式的只有一千多个。经过我多年在浙江省的呼吁。浙江省又增加了1000多个。我们有3000个村子在保护名录上,有十分之一。但是这十分之一就意味着有十分之九像这样的村子都会被拆除。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不能用保护的那个村子代替被拆掉的村子,因为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怎么样能够让新的和旧的同存。让这样一个遗产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连续下去。这是一个可能更重要的话题。而这个话题,我认为光靠保护,是肯定保护不了的。一定是需要有新的建造和设计来与传统进行对话和呼应。才可能使得想保护的东西被保护下来。


/ 现场调研 /


这是存在的各个地方,你可能认为这个村子不是遗产,但我认为从更广泛的人文的角度来说。就是遗产,而且是真实的中国当代乡村的遗产。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对村子里面几乎每一个房子做了一遍点评,为什么这个破房子可以算作遗产。



这个村子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自然地貌,这一次任务扩大,他们希望我们能为他们造桥。

教授和老师们为此兴奋不已。

其他的都是类似的,所以当老师很不容易,每一届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接触的都是新鲜的,但是对于老师们都是相同的。你要不停的教这个东西,怎么样让这个东西持续存在,这对老师是一个考验。


/ 展览评图 /


我们每一次的评图都特别郑重


最后的大评图是在中国美术学院

/ 小样实验 /


一比一实验

每一届的学生都试图与上一届不一样,他们第一个任务都是看上一届干了什么。这其实是有压力的。

这是在马德里工作室做的桥的建造实验。有点像庄子里面的工匠,顺其自然,他的混凝土浇筑是没有模板的直接在地上挖一个坑,用坑当模板。同行的人都吓傻了,所以这个方案到现在也没有现实建造,我还在做思想工作。

入口的亭子,你可以看到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细腻的考虑一个小房子和周围场地的关系,他不仅是一个厕所,他本身是一个场所。形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把所有的邻居都作为某种已经存在的邻居,需要尊重的事物来进行讨论。这个很重要。



他们重塑了村落的入口


也不是完全的传统,也融入了现代的砌筑手法。

木结构也不是传统木结构,但是有些做法是参考了传统做法。


这是目前建造的最大项目,大家都非常的自豪,这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乡村建设也好,传统文化也好,如果只是一种知识。那是非常脆弱的,在环境所建立的面对材料面对社会最朴素的情感,往往是支撑建筑学最本真的东西。建筑最后被投入使用的功能——包括菜场电影院乡村募捐场地等。






“贺邵溪村”



强大的导师配置仍然是我们的坚持

这个村子夹在两个开发区中间,是惟一被保留下来的的村子。



村子的自然环境优美,有些许的意大利风情。但是村落的可用地非常少,为了减少土地占用,村民们留出更多平地作为种植用地,房子多半建造在低矮的山丘上。我觉得这种自然地村落状态本身就是一种遗产。


由于没有多余的建筑用地,学生们开始考虑能否在化粪池上建造房子。所以在这个项目里大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场地选择。


/ 小组工作 /


这一年的项目中开始运用了VR技术。



/ 展览评图 /


这一年我们请了很多建筑师共同参与评图,大家做的都很努力。中国众多的青年建筑师都赶到了一个小村子,看学生们评图。


/ 小样试验 /





学生们的实验小样几乎接近于最后真实的建筑现状。我们的课程除了使学生完成了学院课程里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作为一个建筑师从设计到建筑完全建成一整个过程的训练。很多学建筑的学生到年龄很大可能都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一个建筑从头到尾完整建成的过程。所以这个训练非常重要。




学生们试图利用竹子本身的弹性来形成一个可以弹性摇摆的建筑,在我们的这个课程里,所有这样疯狂的想法都被支持



这个项目还没有建成,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学生画的图。▽


建在化粪池上的菜场


改革开放带头人纪念馆


义乌小市场发起人纪念馆





更多讲座现场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更多精彩现场,点击阅读原文

“Duni设计独角兽”官方微博为大家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